咳嗽、發(fā)熱、戴口罩……提起這幾個敏感詞,你可能第一反應(yīng)想到新冠肺炎。但有一種由結(jié)核分枝桿菌(Mtb)引起傳染病,比新冠要常見得多,僅憑一己之力,就帶走了全球數(shù)億人的生命,它就是號稱“白色瘟疫”的結(jié)核?。═B)。
CD8+T細胞對主要組織相容性復(fù)合體I類(MHC-I)上呈遞的Mtb特異性肽的識別有助于對TB的免疫,但控制Mtb抗原在MHC-I上呈遞的原理尚不完全清楚。來自麻省理工大學(xué)Forest M White和Bryan D Bryson教授團隊的這篇《Immunopeptidomics reveals determinant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gen presentation on MHC class I》(eLife, IF=7.7)的研究論文,通過對Mtb感染的原代人巨噬細胞MHC-I的免疫肽組學(xué)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Mtb的VII型分泌系統(tǒng)(T7SS)的底物在MHC-I上過度表達,并揭示了多種T7SS的活性如何相互作用以促進MHC-I上Mtb抗原的呈遞。
文章題目:Immunopeptidomics reveals determinant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gen presentation on MHC class I
發(fā)表期刊:eLife
影響因子:7.7
發(fā)表單位:麻省理工大學(xué)
實驗材料:原代人單核細胞來源的巨噬細胞;
實驗方案:
Mtb(H37Rv)感染原代人巨噬細胞,感染72h后,通過免疫沉淀法分離MHC-I,分別通過兩種方法10 kDa分子量截止過濾器以及反相C18柱分離純化相關(guān)肽段,采用LC-MS/MS技術(shù)鑒定與MHC-I結(jié)合的肽段,包括Mtb衍生的肽段;
另外使用定量、目標化的質(zhì)譜(SureQuant)來量化Mtb肽段在MHC-I上的呈現(xiàn),并分析ESX-1活性對這一過程的影響。
圖1 免疫肽組學(xué)實驗設(shè)計流程圖
通過免疫肽組學(xué)鑒定MHC-I上所展示的Mtb來源多肽,共鑒定到16種MHC-I肽段,其中13個(81.25%)來自于T7SS分泌的蛋白。Mtb基因組主要編碼五種類型T7SS(ESX-1,ESX-2,ESX-3,ESX-4和ESX-5),研究發(fā)現(xiàn)MHC-I上的多肽主要來源于其中三種類型(ESX-1,ESX-3,和ESX-5)所分泌的蛋白。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對于多個T7SS底物,來自同一蛋白質(zhì)中的多個肽包括EsxA、PPE20、EspC、PE35以及EsxJ家族蛋白質(zhì)(EsxJ、EsxK、EsxP和EsxW)中的保守序列。與整個Mtb蛋白質(zhì)組相比,T7SS底物在肽段水平和蛋白質(zhì)水平上MHC-I肽段庫中都過表達。
圖2 Mtb感染的巨噬細胞的MHC-I免疫肽富含T7SS底物
為了探究Mtb抗原在巨噬細胞中如何被處理和加載到MHC-I分子上的可能機制,使用共聚焦顯微鏡,觀察Mtb在原代人巨噬細胞內(nèi)的呈遞途徑。實驗發(fā)現(xiàn),部分Mtb與Galectin-3和P62共定位,這兩者分別是吞噬體膜通透性和識別細胞質(zhì)暴露細菌的標記物。此外,部分Mtb也與晚期內(nèi)質(zhì)體和溶酶體標記物L(fēng)AMP-1共定位,這表明Mtb可能接觸到內(nèi)溶酶體蛋白酶。然而,Mtb所在的吞噬體并沒有與MHC-I本身共定位,表明Mtb抗原不太可能在含有Mtb的吞噬體內(nèi)被裝載到MHC-I上。這些結(jié)果暗示,進入宿主細胞細胞質(zhì)是Mtb抗原處理和呈現(xiàn)的可能途徑。進一步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一個ESX-1分泌系統(tǒng)活性受損的Mtb菌株在與Galectin-3和P62的共定位減少,表明ESX-1活性對于Mtb破壞吞噬體膜是必需的。
圖3 Mtb以依賴Esx -1的方式與吞噬體膜損傷標記物共定位
通過顯微鏡觀察,發(fā)現(xiàn)ESX-1介導(dǎo)的吞噬體膜損傷可能是Mtb抗原進入MHC-I抗原處理途徑的必要條件。使用定量的靶向質(zhì)譜(SureQuant)方法來測量不同實驗條件下EsxA28-36和EsxJKPW24-34兩種肽段的呈現(xiàn)情況。研究結(jié)果表明,當(dāng)巨噬細胞感染缺乏ESX-1的Mtb時,這兩種肽段都不能在MHC-I上呈現(xiàn)。此外,還進一步探索了這種呈現(xiàn)是否依賴于I型干擾素信號。發(fā)現(xiàn),添加外源性的IFN-β可以恢復(fù)I型干擾素反應(yīng),但并不能恢復(fù)EsxA28-36或EsxJKPW24-34在MHC-I上的呈現(xiàn)。這表明,這兩種肽段在MHC-I上的呈現(xiàn)依賴于ESX-1的活性,但獨立于下游的I型干擾素信號。
圖4 ESX-1活性是MHC-I上呈遞EsxA28-36和EsxJKPW24-34所必需的
許多MHC-I肽段由蛋白酶體進行蛋白水解處理,而其他一些則由內(nèi)體或溶酶體蛋白酶處理。為了確定這些機制是否對MHC-I上Mtb肽段的呈遞有貢獻,使用蛋白酶體活性抑制劑(MG-132)、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抑制劑(E64d)和溶酶體酸化抑制劑(bafilomycin)來處理巨噬細胞。結(jié)果顯示Mtb肽在MHC-I上的呈現(xiàn)并未受到顯著影響。表明Mtb肽在MHC-I上的呈遞可能依賴于其他類型的抗原加工蛋白酶,或者存在多種冗余途徑共同參與這一過程。
圖5 抑制常規(guī)抗原加工蛋白水解途徑不會損害EsxA28-36和EsxJKPW24-34在MHC-I上的呈遞
研究確定了幾種能夠在感染了Mtb的原代人巨噬細胞MHC-I上呈遞的Mtb蛋白,可以作為結(jié)核病疫苗的靶標。通過顯示T7SS底物在巨噬細胞的MHC-I中被過度表達,并揭示Mtb抗原加工的機制決定因素。該研究促進了該領(lǐng)域?qū)Y(jié)核病抗原呈遞的理解,并為結(jié)核病疫苗的開發(fā)提出了新的潛在靶點。
@2024北京青蓮百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7052224號